大家好!我是小古比鱼!

67、世界水日——城市水资源管理

原文发布日期:2011-03-22

      今天是2011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世界水日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根据测算,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水覆盖,水的总量约为13.6亿立方千米,其中97.3%存在于海洋之中。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此前,科学家曾认为,水的来源是太空和地球内部。水从太空来到地球有两个途径:一是落在地球上的陨石,二是来自太阳的质子形成的水分子。然而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理论:地球上水来自太空中由冰组成的彗星。科学家发现,地球表面的水会向太空流失,这是因为大气中水蒸气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当氢原子到达80~100公里气体稀薄的高热层中,其运动速度会超过宇宙速度,因而脱离大气层并进入太空消失掉。科学家推算,飞离地球表面的水量与进入地球表面的水量大致相等。但地质科学家发现,2万年来,世界海洋的水位涨高了大约100米,于是,地球表面水量的不断增多就成为了难解之迷。直到最近,美国一所大学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从人造卫星发回的数千张地球大气紫外辐射的图像中,发现在圆盘形状的地球图像上总有一些小黑斑,每个小黑斑大约存在2~3分钟,面积约有2000平方公里。经过分析,这些斑点是由一些看不见的冰块组成的小彗星冲入地球大气层,破裂和融化成水蒸汽造成的。科学家估计,每分钟大约有20颗平均直径为10米的冰状小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每颗会释放约100吨水。地球形成至今大约已有38亿年的历史,由于这些小彗星不断供给水分,从而使地球得以形成今天这样庞大的水位。
       地球上的水是从哪儿来的?科学家解开“水之谜”的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学术界对地球生命起源的讨论又热闹起来。最时髦的一种理论认为,是来自太空的携带有水和其它有机分子的彗星和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才使地球产生了生命。最近,科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可证明这一理论的依据:据科学家们推测,一颗被称为利内亚尔的冰块彗星,约含水33亿公斤,如果浇洒在地球上,可形成一个大湖泊。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利内亚尔彗星在炽烈的阳光下蒸发成了水蒸气。全世界的天文学家们都观察到了这一过程。那么,这颗彗星携带的水与地球上的水相似吗?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实验证明,在数十亿年前,离木星不远处形成的彗星含有的水和地球上海洋里的水是一样的。而利内亚尔彗星正是在离木星轨道不远的地方诞生的。天文学家们认为,在太阳系刚形成时可能有不少类似于利内亚尔的彗星从“木星区域”落到地球上。美国一位航空航天局专家说:“它们落到地球上时像是雪球,而不是像小行星撞击地球,因此,这种撞击是软撞击,受到破坏的只是大气层的上层,而且撞击时释放出来的有机分子没有受到损害。”由此形成海洋之谜。地球上的水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讨论海洋形成的问题。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多数的看法认为,大约在50~55亿年前,云状宇宙微粒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轰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岩浆易于上涌喷出,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都是一片火海。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后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的海水不多,约为今天海水量的十分之一。另外,原始海洋的海水只是略带咸味,后来盐分才逐渐增多。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原始的海洋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这是第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海水来自冰彗星雨,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这一理论是根据卫星提供的某些资料而得出的。1987年,科学家从卫星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在分析这些照片时,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到过的黑斑,或者说是“洞穴”。科学家认为,这些“洞穴”是冰彗星造成的,而且初步判断,冰彗星的直径大多在20千米左右。可想而知,大量的冰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经过数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地球表面将得到非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海洋。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因此至今也没有太充足的理由。

       那么,水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什么重要性呢?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基本条件。现代医学测量显示,水在人体各主要部分中所占的比例是:脑:74.5%,骨骼:22%,肾:82.7%,胆汁:97%,肌肉:75.6%,血管:83%,而水在人体总体重中约占有70%的比重。一个人每天需饮用2升左右的淡水,而我们每天呼吸出的空气中也可以提取出1~2千克的水。俗话说:“人可三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水”,这句话无疑形象地道出了人类生存对淡水的依赖。 
       空间、淡水和食物是支撑人类生存的三大支柱。水不仅是世间生灵万物须臾离不开的,即便是工农业生产,也一时一刻少不了它。从种植业看,每公顷农作物生长期内的用水,小麦是23~34吨,棉花是22~27吨,甜菜是31~40吨;从畜牧业看,生产1千克牛肉需耗水31.5吨;从工业看,生产1吨钢需耗水20~40吨,1吨纸需耗水200~400吨,1吨人造纤维需耗水1200~1800吨,而生产1吨合成橡胶的需水量竟高达2.75万吨。

       宇航员从宇宙飞船上观察到的地球是一颗蔚蓝的“水球”。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沼泽水、冰川、永久雪盖、永冻土底冰、生物水、大气水等各种水体,其总储量约有138.6亿亿立方米,如果让这些水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平均水深可超过2700米。如此看来,自然界蕴藏的水实在太丰富了。针对这次世界水日,我国的宣传口号有如下几条:
1、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2、保障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
3、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4、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5、浪费和污染水是人类对水资源的最大侵害;
6、保护河流生态,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
7、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8、大力加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
9、依法加强饮水水源地保护;
10、依法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11、推进依法行政,实现依法治水;
12、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3、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4、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5、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有资料显示,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太原就属于中度缺水的城市。我国的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着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着滴水汇成江河。


       中国节水标志既是节水的宣传形象标志,同时也作为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标识。对通过相关标准衡量、节水设备检测和专家委员会评定的用水器具,予以授权使用和推荐。下面介绍一些生活中的节水方法: 
1、用水时,勿将水龙头开到最大,只要适当扭开即可,用完水后,立刻关紧水龙头。 
2、洗脸、刷牙、洗手、洗澡、洗碗盘、洗菜、洗衣、洗车、浇花时,切勿让水一直流个不停。使用肥皂、洗洁剂的空当,应该将水龙头关紧。 
3、善用洗澡水。若采用泡澡方式,剩下的洗澡水可盛在水桶里,用来冲洗马桶或浇花。 
4、洗菜、洗米水也要充分利用,同样可以用来浇花或冲马桶。一般家庭可将洗手、洗菜、洗衣的水用水桶盛起来,再作擦地板、洗车之用。 
5、在烹调过程中,烫完青菜的水也可以清洗油腻的碗筷。总之,水的再次利用是最直接、最经济的节水方法。 
6、洗车时不应该用水管冲,而应该用抹布蘸水擦;洗澡擦肥皂时,应关闭水龙头;抽水马桶的水箱体积可以小一些。7、洗手时,用盆洗比用水直接冲洗的方法更节省水。 
8、在使用热水器之前,最先流出来的是冷水,因此可以拿脸盆先接起来。 
9、水龙头使用时间久了之后会有漏水现象,可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上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以保证滴水不漏。 
10、每天喝水时指定一个杯子,以减少洗刷的次数。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珍惜。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用水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节约用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应该从珍惜一点一滴的水做起。大而言之,是为了保护及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小而言之,也是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节约用水从细做起,珍惜点滴,从杜绝“滴、漏、跑、冒”开始。此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应该从我们自己做起,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把保护水资源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时,水环境才能得以彻底改善。最后,小古比鱼呼吁大家节约身边的每一滴水,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博文整理计划第一季”修订本文日期:2016-11-19

评论
热度 ( 1 )

© 小古比鱼 | Powered by LOFTER